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林豪鏘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系教授兼系主任 臺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理事長 科技部科學教育實作學門複審委員 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理事 科技部科教司資教學門 IDOLS SIG 召集人 希拉亞文化協會發起人/監事 臺灣數位學習與內容學會監事 [經歷] 國立臺南大學學務長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新經營學院院長 臺灣科技藝術學會副理事長 中華民國數位內容學會常務理事 ISAC中華民國大專校院資訊服務協會理事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理事 財團法人國立臺南大學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董事 臺南市數位科技發展學會理事

2006年3月20日 星期一

鏘鏘訪問於雜誌刊登噢 (關於ILM)

Run!PC, Vo.146, March, 2006

被刊登了一小段,覺得挺有趣的,與大家分享一下。 :)

學術觀點看ILM

(記者:倪慈緯)



在學術界,ILM是尚待開發的處女地,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資訊處長林豪鏘教授表示,業者提供的ILM產品,在某個程度實現了ILM的觀念。不過就學術觀點而言,目前還有一些現有產品尚無法達成的部份。



林豪鏘指出,例如如何定義資訊的生命時期 (Lifetime)?目前尚無定論。此外,似乎資訊分類是個可以用來決定資訊生命時期的方式,不過,顯然不易找到一個通用的資訊分類法(General Classification),因此這個資訊分類法很可能必須是特殊領域 (Domain-specific)的。而Domain-specific甚至企業領域 (Enterprise-specific)的資訊分類,代表著較高的成本。所以制定獨立解決方案(Solution-independent)的產業標準,也是一個可能的發展。



對於各產業來說,不同資訊的重要性與生命週期經常會變動。這意味著對資訊的分類、重要性與生命週期的定義,是相當耗費人力與成本的。如果企業的工作流程無法配合這樣的彈性調整,資訊就無法正確地結構化,並且也會降低歸檔(Archive)時的正確性與效率。



資料歸檔很重要,並且也是各ILM產品強調的特色 (feature);否則資訊存得進去但找不到拿不出來,資訊等於不存在。不過,目前資訊檢索(Information Retrieval)仍是個尚待探索的領域,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強的軟體解決方案,來搭配ILM硬體解決方案。



林豪鏘認為自動化 (Automation)是資訊生命週期管理的最大價值。因為若系統可以在不同儲存層級 (Storage Tiers)間自動進行資料遷移(Data Migration),才可以幫企業省下大量人力成本。他表示,由於Automatic Data Migration需要相當的系統智能(System Intelligence) ,目前大部份的ILM產品,皆尚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