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林豪鏘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系教授兼系主任 臺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理事長 科技部科學教育實作學門複審委員 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理事 科技部科教司資教學門 IDOLS SIG 召集人 希拉亞文化協會發起人/監事 臺灣數位學習與內容學會監事 [經歷] 國立臺南大學學務長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新經營學院院長 臺灣科技藝術學會副理事長 中華民國數位內容學會常務理事 ISAC中華民國大專校院資訊服務協會理事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理事 財團法人國立臺南大學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董事 臺南市數位科技發展學會理事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這個網站幫鏘鏘整理了演講內容噢

上次我到政大演講後,
思卡幫我把演講內容寫成文字,製成網頁噢!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資訊演講]
鏘鏘老師的情感運算+數位藝術+互動設計分享

http://blog.yam.com/asuka/article/24651413
http://blog.nccu.edu.tw/blog/4436/466
 

永無止盡的備課過程


備課的過程,真是覺得永無止盡。

 

永遠擔心準備的份量不夠在課堂上介紹,

卻又永遠擔心時間不夠把這些內容講完。

 

最煩惱的是,

明明是自己準備的內容,

卻又在上課前,

發現全都忘了它們是什麼了。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我通常不把麵拌勻


大多人在吃乾麵時,會把麵拌勻再吃。

 

但我通常不拌開就吃,

因為我喜歡每口都吃到不一樣的味道。

 

並且我也很喜歡吃到沒拌到醬汁的白麵條。

人生要有記憶點


今天好感動。

旻儕在ICWE領Best Paper Award,

尤仁傑在Cyber2010完美上場。

 

看著仁傑穿著西裝、

爸爸的大一號的皮鞋,

前一天就提早北上的用心態度,

我好感動好感動。

 

人生要有記憶點,

今天就是仁傑組年老時美好的記憶點。

這個記憶點關乎組員間的合作,

甚至與各自的家庭產生了關聯。

我相信,

仁傑的家人,

一定也會以他為榮的。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等待時的喜悅

我喜歡某些等待時的喜悅。

等看電影,30-50 分鐘剛剛好;
等坐客運,20-30
分鐘最適當。

等待的時候,
我會進入一種閒適的情境氛圍。

我不喜歡剛剛好的感覺。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片頭影片) 洞見數位流光-鏘鏘個展【資訊月.世貿】

(12/4 開幕) 洞見數位流光-鏘鏘個展【資訊月.世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69qpmi-7Po

林豪鏘個展
洞見數位流光-當圖像遇上視覺詩
 
創作者將自己書寫的詩和記錄的影像解構後,再次建構成另一獨立創作,企圖透過一場沈浸於「數位空靈」的氛圍感展覽,以陳述個人當下狀態的時空光影。「流光」意指將似曾經歷的「當下」事件,斷裂式的記錄與堆疊在同一數碼空間裏重新成像,此展覽中「數位流光」已轉換成觀眾觀看影像的互動媒介,不同張的圖卡因詩的意境差別,喚起的影像給予觀者具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想像。
 
作者企圖藉由這次的個展,面對個人當下在詩壇與藝術界間的曖昧角色與定位。當代藝術創作裏是否可能存在文藝性與繪畫性,係作者有意探索的古老命題。作者將過去二十年的詩作,結合近年的錄像創作,透過數位程式符碼而創造了新的介面。本作品承載的,既不是文字,也不是圖像。我們企圖體現的,是在文字與圖像相遇、詩句與錄像邂逅的時刻,其所形成的當下狀態。這是種無法說明的不確定性,充滿流動感。作者所關注的,並非只是視覺本體論,更是讓觀眾體現這些感受的過程。
 
當文字堆疊,緩緩形塑蘊染與細紋,於是詩句構成一種連結,讓所有認知與感官俱皆擁有自己的位置,而傳達了我們在各種處境下的姿態。觀眾可透過個人經驗,進入詩的情境。視覺並非終點,不再只是互動後呈現的結果而已。這是一種「無終點美學」,讓觀眾可以藉由文本回溯自己或作者的意念。作品經由藝術家的高度敏感介入,讓私密進入公共空間,並洋溢力量。本作品穿透文字的姿勢,讓圖像成為意念的載體,思維不同媒介間是否存在優先性的興味。人生起伏並非工整,這是我們面對生命的一種態度。
 
主辦單位:教育部
協辦單位: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國立台南大學數位系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鏘鏘演講 -「邁向數位文創時代:典藏、運用、說故事」工作坊

991106「邁向數位文創時代:典藏、運用、說故事」工作坊
時間:11月6日(週六)9:00-18:30 
地點:三立電視台文創劇場(內湖區舊宗路一段159號) 

期盼蘇花高的花蓮人

期盼蘇花高的花蓮人:「希望有一條快速從花蓮到達外縣市工作的路。」反對蘇花高的台北人:「你們為何不想辦法讓年輕人們都留在花蓮工作?」我的觀察:連高雄人都找不到工作,只好北上了,花蓮的就業情況就比較好嗎?

期盼蘇花高的花蓮人:「希望有一條快點回到家的路。」反對蘇花高的台北人:「希望花蓮是台灣的最後一塊淨土。」我的建議:這位台北人,請你搬到花蓮去吧,不要再只是把花蓮當作你的後花園。

反對蘇花高的台北人:「我希望花蓮能保有慢活的觀光型態,不要變成大量觀光客湧入、一堆商店林立的花蓮。」我是台中人,我也希望台北變成慢活城市,把繁華都搬來台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