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林豪鏘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系教授兼系主任 臺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理事長 科技部科學教育實作學門複審委員 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理事 科技部科教司資教學門 IDOLS SIG 召集人 希拉亞文化協會發起人/監事 臺灣數位學習與內容學會監事 [經歷] 國立臺南大學學務長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新經營學院院長 臺灣科技藝術學會副理事長 中華民國數位內容學會常務理事 ISAC中華民國大專校院資訊服務協會理事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理事 財團法人國立臺南大學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董事 臺南市數位科技發展學會理事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呸頗的遊戲規則

以前寫管理領域呸頗,reviewer
很重視抽樣的代表性,所以經常要用到分層抽樣等等,問卷很難發。甚至一篇只反應區域性情況的論文,往住必須擴充為全球性或跨國比較才能被接受。這些問題,好像在教育領域比較不常發生。請問就學術研究基本面而言,這主要是基於什麼樣差異性所形成的研究方法不同?

還有,管理論文總是要先發展一個
Research Model, 才能就形成的 Hypothesis 做 Survey. 但在教育論文進行實驗法時,有時只需列出 Research
Questions 去驗證,並不須發展自己的 Model.
請問這之間的差別是基於什麼?

我在寫工程、藝術、教育、管理領域的呸頗時,Reviewer
期待的論文架構實在有很大差異。觀察其間差異是很有趣的事,但在自己撰寫時,也常是莫大困惑。

我想,呸頗的遊戲規則,在於「互相說服」的過程。因為,科學的目的,在於「解釋現象」。而各領域的說服準則,有不同的切入角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