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林豪鏘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系教授兼系主任 臺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理事長 科技部科學教育實作學門複審委員 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理事 科技部科教司資教學門 IDOLS SIG 召集人 希拉亞文化協會發起人/監事 臺灣數位學習與內容學會監事 [經歷] 國立臺南大學學務長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新經營學院院長 臺灣科技藝術學會副理事長 中華民國數位內容學會常務理事 ISAC中華民國大專校院資訊服務協會理事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理事 財團法人國立臺南大學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董事 臺南市數位科技發展學會理事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教學是老師的天職,無從選擇

大學生為何一定要做「研究」?

比方說,如果大一修線性代數。老師不認真把課本教好,只是要同學們多看看 Paper,
有興趣或有悟性的再來和老師討論,一起做研究。那麼對於那些未來不打算走學術路線,只期盼在大學多多紮實補充學識的年輕人來說,那怎麼辦?
放牛吃草代表素質好?

不過或許我可以理解這種風氣。像我當年唸台中一中時,歷史老師在課堂上幾乎都在教易經,國文老師全講儒家思想,數學老師不斷介紹軍歌。課本他們都不大教,但學生們一樣有好成績。可是這老師有盡責了嗎?

國家或學校聘某君為教職,但某君只專心研究,這樣合理嗎?
如果只想醉心於研究,為何不到研究機構就業?
這世上還有很多「研究人員」這類的工作啊。

一心只研究而不認真教書的老師,反而可以獲得更多鼓舞,得到更多資源。

只認真教書的老師,連TA都申請不到,他們要寫呸頗投計畫才能有TA.
在台灣,很多研究助理的工作內容都是在做T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