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林豪鏘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系教授兼系主任 臺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理事長 科技部科學教育實作學門複審委員 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理事 科技部科教司資教學門 IDOLS SIG 召集人 希拉亞文化協會發起人/監事 臺灣數位學習與內容學會監事 [經歷] 國立臺南大學學務長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新經營學院院長 臺灣科技藝術學會副理事長 中華民國數位內容學會常務理事 ISAC中華民國大專校院資訊服務協會理事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理事 財團法人國立臺南大學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董事 臺南市數位科技發展學會理事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旋轉南台灣:一種溫度,多重向度

   http://ma.ntua.edu.tw/maa/NewMediaArts/forum_twartist.htm



講者:林豪鏘(LIN, Hao-Chiang)



題目:旋轉南台灣:一種溫度,多重向度



摘要:本文介紹在此次研討會中,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邀請參展的六件作品,其中包括了三件錄像裝置、二件數位輸出、一件傳輸藝術。這六件作品是:(1) 軌跡 (林育聖):使用拼格的方式來製造「動態」影像。某一種「暈眩」感是這件作品最想傳達出來的部分,它希望激起觀者強烈的身體感,一種從現實世界脫逸,但卻沒有方向、沒有目的,甚至在來不及思考的當下再度被拋擲回現實世界的種種先於意識的感官活動。(2) 東和五金 (蘇育賢):在第一個層次上,作者是以私密作為基本策略來遭遇現實,讓知覺本身作為溝通的工具。在第二個層面,透過質感、姿態以及氣氛上的掌握讓慾望無法理所當然指涉現實。(3) 閱讀與可辨識 (陳信源):我們不論身在何處,對於店家的認知與辨識,不再完全依賴店家招牌上所書寫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連鎖店的統一顏色與商標,或是特有的裝置。(4) 漫 (曾鈺涓 & 李家祥):探討在訊息充斥的數位環境中,人類面對壯碩無盡的訊息洪流,無意識間接收訊息,並有意識的對訊息的產生之焦慮感狀態。現場參與者之影像被攝並再現於螢幕中之虛擬世界。以手電筒為搜尋概念之隱喻。當模糊影像不斷飛入,形成多層次的影像圖層與聲音呈現,此混雜的訊息閱讀過程,所呈現的感知是模糊與不可知的混雜之不確定感。(5) 那光譜如同小小點 (駱麗真 & 張耘之):如曼陀羅般中心放射的光芒,如巴洛克般繁複堆疊出的視覺迷幻,在開場的童音漸漸沒入電音之後,一起為這快轉的萬花筒,擊掌演出。(6) 幸福晚餐系列 (林豪鏘):作者記錄著回宿舍時,沿途期盼老婆準備的晚餐,那種幸福滿滿的感覺。本作品以老婆準備晚餐的聲音作為輸入控制源,隨機並且巧妙地勾勒出沿途景緻的輪廓,並且將物體色彩做了不斷的置換,因而產生一種奇幻的效果。由烹調聲音控制而產生的音樂,一樣有種在搖晃視覺裏充滿期盼的感受。於是,對於幸福晚餐的期待,紛紛化成了音符;眼前的畫面,也都因此有了節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